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华龙洞遗址发现豹猫化石新种——柯氏豹猫

发表日期:2024-11-27来源:放大 缩小

坐落在长江以南的华龙洞遗址,以其保存完好的30万年左右的古人类化石而闻名于世。随着近年来的持续野外发掘工作展开,大量哺乳动物化石陆续产出,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近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所江左其杲副研究员、吴秀杰研究员、同号文研究员、刘金毅研究员、马姣副研究员等人与瑞典自然历史博物馆Lars Werdelin合作,在Annales Zoologici Fennici在线发表了关于华龙洞发现的一件超小型猫科动物化石,并命名为柯氏豹猫。

豹猫属是生活在亚洲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的小型猫科动物成员,现生包含4个种,即豹猫 ( Prionailurus bengalensis)、渔猫 (Prionailurus viverrinus)、扁头猫 (Prionailurus planiceps)、 和锈斑猫 (Prionailurus rubiginosus)。其中东南亚岛屿的豹猫有时候也作为独立种,即爪哇豹猫(Prionailurus javanensis)。作为一个广布的大属,豹猫却没有任何化石种的记录。这一方面是因为豹猫生存的森林环境保存化石难度较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小型猫科动物的骨骼牙齿区分难度较大,化石的研究程度较低。

发现于华龙洞的柯氏豹猫以其体型极小而引人注目,是迄今为止已知最小的猫科动物化石,体型与现存体型最小的猫科动物——绣斑猫Prionailurus rubiginosus 和黑足猫Felis nigripes 相当。其显著特征包括:p4 前附尖小、p4 后齿带微弱、m1 下方的下颌体相对较深以及咬肌窝前缘很靠后。过去对小型猫科动物的研究很少能提出支持支系演化的特征。分子生物学相关研究强烈支持豹猫属、猫属和兔狲属,在演化上属于一个单系群,但鲜有研究能够从下颌骨或牙齿上提出支持这个支系的特征。研究团队发现m1(第1下臼齿)较为前倾可以作为支持支系共有的特征。

柯氏豹猫的发现也表明,史前时期小型猫族动物的多样性可能高于之前的认识。研究团队强调需要重新修订小型猫科动物的分类学,以更好地理解它们的进化和多样化。

原文链接: https://bioone.org/journals/annales-zoologici-fennici/volume-61/issue-1/086.061.0120/Prionailurus-kurteni-Felidae-Carnivora-a-new-species-of-small-felid/10.5735/086.061.0120.short

图1. 柯氏豹猫的化石

图2.猫族物种下颌对比,C-J是豹猫,猫和兔狲所在的支系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