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热河生物群一新的翼龙——友好美丽飞龙:中巴科学家20年友好合作的见证

发表日期:2023-12-27来源:放大 缩小

  近日,Springer Nature旗下的《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报道了一件辽西热河生物群保存完整精美的翼龙骨架和一件不完整的翼龙头骨化石。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研究员和巴西国家博物馆/巴西里约联邦大学Alexander Kellner教授团队基于对这件标本的合作研究,建立了朝阳翼龙科(Chaoyangopteridae)一新属种——友好美丽飞龙(Meilifeilong youhao gen. et sp. nov)。种名“友好”代表着中巴两国科学家在翼龙等古生物研究领域持续20年的友好合作。 

  朝阳翼龙科的成员目前主要发现于我国辽西热河生物群,这一类群的翼龙通常体型中等,没有牙齿,具有高高的头冠,鼻眶前孔巨大。2003年汪筱林和周忠和首先依据辽西热河群九佛堂组的一件标本,在《古脊椎动物学报》上发表建立了张氏朝阳翼龙新属种,这是第一个朝阳翼龙科的成员,但最初被认为是夜翼龙类。在对第二个成员,即朝阳神州翼龙研究之后,依据这两个属种建立了一新的翼龙分类单元:朝阳翼龙科。后来发现的无齿吉大翼龙、辽西始神龙翼龙和最近研究报道的三亚“神州翼龙”都被归入了朝阳翼龙科。除了中国之外,朝阳翼龙科的成员仅在巴西有少量化石记录,在摩洛哥也可能有其成员。 

  此次研究的两件标本分别发现于2008年和2010年,产自辽宁建昌喇嘛洞肖台子,距今约1.2亿年的下白垩统九佛堂组湖相页岩中。其中一件特别完整精美,另一件仅保存头骨的前部,依据这两件标本的形态特征建立了一新属种:友好美丽飞龙,保存完整的是这一属种的模式标本。通过详细对比,将之前研究报道的三亚“神州翼龙”归入这一属,修正为三亚美丽飞龙。美丽飞龙的属征包括:鼻眶前孔背侧有一低矮的前上颌骨嵴,一直延伸到头骨后部;前上颌骨嵴后部弯曲;肱骨比第三翼指骨长20%。友好美丽飞龙的种征具有以下自有裔征:乌喙骨上的胸骨关节面略凸出;腓骨骨干靠近近端关节处强烈弯曲。友好美丽飞龙还有以下特征区别于三亚美丽飞龙:前上颌骨嵴后部更弯曲;轭骨的泪骨支和眶后骨支之间的夹角更小;齿骨的向下突起幅度更大;第5颈椎长于第4颈椎,与三亚美丽飞龙相反;矩形的胸骨板(左右宽度大于前后长度),不同于三亚美丽飞龙的方形;肩胛骨长于乌喙骨;第34跖骨明显短于第12跖骨,最后两个特征也与三亚美丽飞龙相反。 

  这一新属种的模式标本是目前为止热河生物群保存最为精美的翼龙化石之一,翼展超过2米。基于这件保存精美的标本,研究团队对朝阳翼龙类的形态学做了深入研究和对比,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这件翼龙中还保存了完整的镫骨,这也是在翼龙中的第二次发现。除了中国之外的朝阳翼龙科的化石材料很不完整,摩洛哥的疑似朝阳翼龙科的材料仅有头骨一小部分,还无法确认是否属于朝阳翼龙科,而巴西的材料可以确认归入朝阳翼龙科,但不同于美丽飞龙。20年前,汪筱林团队就认为热河生物群九佛堂组的翼龙组合和巴西克拉图组(Crato Formation)(原桑塔纳组的一部分)的翼龙组合具有相似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两类就是古神翼龙类和古魔翼龙类,并提出中国辽西是白垩纪若干翼龙类群的起源中心。其后,又发现九佛堂组的鬼龙和巴西的玩具翼龙非常相似,随着朝阳翼龙科的新发现和深入研究,更进一步证明和支持了这一观点。 

  友好美丽飞龙的合作研究是中巴两国科学家20年友好合作的见证,汇聚了来自两国10个科研院所的14位研究者。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汪筱林与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热内卢联邦大学的Alexander Kellner领导的国际团队自2003年开始合作,不仅在包括NatureSciencePNASCurrent Biology等国际知名学术期刊上发表了20多篇学术论文,研究命名了17种翼龙化石,其中包括最小的隐居森林翼龙;从科幻电影走出的阿凡达伊卡兰翼龙以及杨氏飞龙和努尔哈赤翼龙;喙嘴龙类向翼手龙类演化的关键过渡一环悟空翼龙类;燕辽翼龙动物群;保存雌雄翼龙和世界上首次发现3D翼龙蛋与胚胎的哈密翼龙动物群;以及关于翼龙 “毛”状皮肤衍生物;翼龙蛋的结构和翼龙胚胎发育等等。中巴团队还进行了野外联合考察和发掘,包括中国的辽宁、内蒙、山东、新疆等化石产地和巴西东北阿拉里皮盆地,甚至远赴南极进行考察和化石发掘等。友好美丽飞龙从距今约1.2亿年前的白垩纪热河生物群腾空而起展翅飞翔,见证了两国科学家友好合作和深情厚谊,也将继续飞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中巴两国科研团队长期合作,不但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而且在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取得了很多进展。20年来,联合培养了一批博士、博士后,成为从事翼龙等领域研究的青年古生物学家,成为这一领域的国际知名学者。同时中巴团队在2013年于巴西里约热内卢联合主办了第6届翼龙国际会议,并将于2026年在中国主办第10届翼龙国际会议等。由于为两国古生物学领域做出的重要贡献,汪筱林研究员和周忠和研究员先后于201312月和201512当选巴西科学院通讯院士,汪筱林成为获此殊荣的第一位中国人,当年仅有来自中国、美国、法国、德国、英国和比利时等国家的6位通讯院士、24位本国院士和1位合作院士当选。巴西科学院于19165月成立于巴西里约热内卢,包括了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命科学、农业科学、生物医药学、健康学、工程科学和社会科学等10个学科领域。巴西科学院院士每年经过院士大会选举产生,分为三类:第一类院士(Full Member)针对做出杰出科学成就的巴西学者和生活在巴西10年以上的外国人士,相当于我国的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通讯院士(Corresponding Member)是要取得公认的科学成绩并为巴西科学发展提供了重要合作的外国研究者,相当于我国的外籍院士;合作院士(Collaborating Member)是要对巴西科学院和国家科学事业做出优秀服务的人士。 

  论文第一作者兼共同通讯作者汪筱林(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共同通讯作者为Alexander Kellner(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联邦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其他作者还有蒋顺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陈鹤(中山大学生态学院)、Fabiana Costa(巴西ABC联邦大学古脊椎动物与动物行为实验室)、程心(吉林大学地球科学学院)、张鑫俊(沈阳师范大学古生物学院)、Bruno Nova(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联邦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Diogenes Campos(巴西矿产资源研究公司地球科学博物馆)、Juliana Sayao(巴西国家博物馆/里约联邦大学地质古生物学系)、Taissa Rodrigues(巴西圣埃斯皮里托联邦大学生物学系)、Renan BantimAntonio Saraiva(巴西卡里里地区大学古生物博物馆)、周忠和(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该项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青年创新促进会项目和中国科学院战略先导专项(B)等资助。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38/s41598-023-48076-7 

1 友好美丽飞龙正型标本Meilifeilong youhao gen. et sp. nov

2 友好美丽飞龙正型标本头骨(A, B)和归入标本

3 友好美丽飞龙生态复原图(赵闯绘)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