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动态 >> 科研进展

科研进展

经典泥河湾动物群化石地点的再发现与地层学框架

发表日期:2023-01-15来源:放大 缩小

  对泥河湾盆地的科学研究开始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百年来在第四纪地质学、古生物学、旧石器考古学、古人类学、古环境学等多个学科方面的科研成果丰硕。其中由桑志华发掘、收集,德日进与皮孚窦(1930)研究命名的泥河湾动物群长期以来被作为东亚早更新世泥河湾期的代表动物群。然而,因历史的原因,博物馆(天津自然博物馆、法国自然历史博物馆)收藏的数千件化石标本缺乏产地、地层信息,化石标本是否产自相同的地层位置一直存疑。

  张兆群课题组对这批重要化石进行整理研究,发现绝大多数标本上标注有一些数字,可能是桑志华记录的产地以及采集时间,研究人员随即全面整理天津自然博物馆的馆藏标本,并按照桑志华《十一年行程录》到泥河湾盆地进行确认。经过详细的比对,确定了其中28个地点并标注了GPS信息,有少部分地点因各种原因无法找到。在化石主产地下沙沟测制了地层剖面,将泥河湾组划分为三段,已查明的化石地点位于中段的6个不同地层位置;根据与已有的磁性地层学结果比对,将经典泥河湾动物群的时代约束为2.4-1.8Ma。准确的地层与年代信息有助于深入研究更新世早期哺乳动物演化规律、确立泥河湾盆地地层年代框架等。

  该成果近日在国际专业期刊《国际第四纪》(Quaternary International)在线发表,Arya Farjand博士为第一作者,张兆群研究员为通讯作者,芬兰赫尔辛基大学Kaakinen博士、英国剑桥大学Gibbard教授、以及云南大学毕顺东教授、王李花博士为共同作者。研究得到科技部基础专项《泥河湾盆地古人类遗址考察与研究》子课题支持。

图1.左图为桑志华手绘地点示意图,右图为重新标定的化石地点
图2.岩石地层剖面、化石层位以及与磁性地层对比
附件: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