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活动

学术活动

博士后出站报告(杨阳河山)

发表日期:2020-11-26来源:放大 缩小

       报告人:杨阳河山

       报告题目:啮型动物食谱多样性在环境适应中的作用

       合作导师:倪喜军

       评审委员会主席:王世骐

       委员:倪喜军、李茜、刘金毅、李强

       时间:2020年11月30日(星期一)上午8:30

       地点:腾讯会议

       内容简介:

       动物的食谱作为种间关系的直观体现,可以反映物种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和角色,其变化是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对环境变化的整体响应在物种水平上的集中表现,同时也是物种对环境变化的重要响应和反馈。生态位理论预测环境中竞争单一有限资源的物种通常不能长期共存,因此食谱的形成和维持机制既关系到群落中的物种共存和多样性维持,也关系到物种演化的驱动力。尽管很多研究将注意力集中在探讨营养策略与动物宏观进化的关系,或是拥有特殊食性类群的适应性演化,然而目前关于食谱差异在特定广食性类群的扩散和适应过程中所起的作用仍未得到解决,影响食谱的各类因子之间的关系也没有厘清。

       啮型动物(Glires)生态幅宽度一般高于迁徙宽度,并且其多为群落中的广食性物种,食物来源相对丰富,食谱易受环境影响而发生分化。有利于收集全面、丰富、详细且在各种生态系统中具有代表性的食谱数据。本研究运用高通量DNA条形码技术和牙齿表面磨痕显微分析技术分别研究了不同海拔高度的高原鼠兔(Ochotona curzoniae)和不同历史时期的居氏大河狸(Trogontherium cuvieri)的食谱对环境的响应,从空间和时间两个尺度论证了食谱灵活性在物种扩散和适应中的作用。结果表明:1)高原鼠兔高多样性的食谱结构与其海拔适应密切相关;这种食谱适应不仅在于鼠兔对食物资源的被动适应,而且鼠兔的食物选择发生了主动适应的变化,在这种海拔适应过程中肠道消化菌群提高了高原鼠兔在食谱适应方面的灵活性;2)东北地区同一地点不同地层年代出土的居氏大河狸牙齿微磨痕结构存在显著差异,暗示了这一物种在历史上存在动态的食谱以适应不同的气候时期,意味着可塑性生态位是某些物种环境适应的重要机制。

       请委员们准时出席,欢迎同仁、学生参加。

附件:
Baidu
map